为 555 年的兴原传统而自豪,为现在和未来而奋斗
1469年,黎圣宗下诏调整行政区划,雄原国号正式诞生。雄原国号诞生至今,555年间(1469-2024),风雨兼程,历史变迁;这片土地和人民始终不渝地克服困难,奋起直追,与祖国和人民共同发展。

1469年,黎圣宗下诏调整行政区划,雄原国号正式诞生。雄原国号诞生至今,555年间(1469-2024),风雨兼程,历史变迁;这片土地和人民始终不渝地克服困难,奋起直追,与祖国和人民共同发展。
麦和·2024 年 9 月 10 日
以传统为荣
自古以来,雄原之地便是越南古代人民的聚居之地。数千年的历史变迁,无数历史事件、兴衰更迭,行政边界和名称也随之变更。公元1469年,黎圣宗下诏重新绘制全国版图,雄原之名由此诞生。“雄”意为发展、繁荣,“阮”是其起源。事实上,这片土地有着重要的地位;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义安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与日本和中国开展贸易的便捷水路通道。五个多世纪前,李太祖国王曾在这里设立临时军营;李圣宗国王曾在这里建造行宫;光中皇帝北伐前也曾在此驻扎……
这里也是“精神土地和人才辈出的地方”,是已故越共中央总书记黎鸿峰、革命家范鸿泰、部长丁巴图、爱国改革家阮长寿等著名人物和革命家的故乡……兴原土地是三位伟人的“故乡”:胡志明主席母亲的母系故里;光中皇帝和爱国者潘佩珠的祖籍故里。

兴原也是1930-1931年苏义静运动的革命摇篮之一。1930年9月12日,数万名兴原农民举行示威游行,将苏义静运动推向高潮,在越南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在抗法抗美两场战争中,除了数万名农民奔赴战场服役外,留守农民也积极生产、供给前线粮食,并协同力量抵抗美帝国主义的破坏,切断了北方经由兴原进入南方战场的补给线。


努力活在当下
对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的自豪感和对“兴原”这个名字含义的信仰——“源泉、永流、繁荣、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兴原干部、党员和人民坚定不移、锐意进取、努力建设祖国。
过去一段时间,雄原县党委、政府和整个政治系统以巨大的努力和坚定的政治决心集中领导指导的任务就是新农村县的目标。据此,除了县级新农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责任外,各县分管领导和县级各部门、办公室、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任务,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对每项具体标准内容进行指导;集中解决难点内容和领域,动员整个政治系统的总力量参与其中。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黎范雄同志指出,指导方法是明确任务、工作、领导集体和个人的责任;任何困难的地方或任务都要在集体内进行彻底讨论,商定解决方案,一旦有了解决方案,就要坚决指导实施。例如,为了将最后一个公社——兴安南公社推向新农村建设终点线,除了资源支持政策外,县还组织动员和增援2名县级干部担任公社党委书记和人民委员会主席,直接领导;同时指派专门部门、办公室、祖国阵线和县级组织根据其职能、任务和优势,协助公社完成各项标准。同样,为了将兴原镇推向文明城区标准,县陪伴并协助该镇解决每一个困难和障碍。
在指导工作中,各级要注重贯彻落实“民知、民议、民做、民查、民受益”的方针,发扬全民团结、高度共识的精神。
黎范雄同志——兴原县人民委员会主席

县人民委员会主席补充道:“指导工作中,各级注重贯彻落实‘民知、民议、民行、民查、民受惠’的方针,发扬全民团结、高度共识的精神。为此,人民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捐献土地、捐献财产、捐献资金、捐献劳动时间以及吸引外来资源,同步建设交通、水利、学校、医疗站、文化事业、体育、照明、乡村环境景观等系统……在乡村建设十余年中,全县筹集资金总额超过4万亿越南盾,其中,人民捐款超过1万亿越南盾,占26.5%。
兴原县致力于建设新农村,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生产领域投资项目的吸引力度,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目前,兴原县有数百个农业示范点,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中运用高科技,其中许多示范点年收入达20-30亿越南盾。该县致力于为本地区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和合作社在该地区高效地开展生产和贸易。特别是,VSIP工业区继续扩大投资,已有45个项目获得投资登记证书,其中29个项目已投入运营,为16万多名当地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

雄新乡南村吴光吴先生满怀喜悦和激动:“不仅农村的景色和生活环境干净、美丽、宽敞,而且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充实、悠闲、幸福。即使在农业生产中,也不再有‘一阳两露’、‘泥脚手’的忙碌,因为从整地到收割,包括稻米烘干,都已完全实现机械化,农民可以直接在田间出售新鲜稻米,无需再进行烘干。全县人均年收入达到5200万越南盾,贫困率下降到1.49%。”
不仅乡村的景色和生活环境整洁美丽、宽敞明亮,而且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悠闲、更加幸福。
Ngo Quang Ngo先生 - 兴原省兴新乡

兴原县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17个乡中有17个乡达到新农村标准,其中4个乡达到先进新农村标准,1个乡达到模范新农村标准。兴原镇被评为文明城区。规划、交通、水利与自然灾害防治、电力、卫生-文化-教育、经济、环境、居住环境质量、政治制度-安全、社会秩序-行政等9个县级新农村标准均达到高水平。根据兴原县新农村建设评估结果,省人民委员会已提交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并接受评估,目前正继续提请政府总理批准,要求在2023年将兴原县评为达到新农村标准。
新征程的决心
雄原省及其周边地区不仅拥有250处历史、革命和文化遗产(其中37处历史遗产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还拥有便捷的交通系统,可连接全省乃至全国,特别是南北高速公路、1号国道至荣市绕城公路、46号、46B号、46C号国道以及连接荣市至库阿罗大道的72米公路……,还有正在逐步竣工的VSIP工业区。这是雄原省在未来一段时期更快、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动力。

2024年6月28日,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第1612号决定,批准2021年至2030年阶段,展望2050年的雄原县建设规划。这是雄原县未来几十年发展方向的重要法律基础,也在连接其他地方、实现共同发展中发挥“使命”作用。
省委委员、雄原县委书记阮长江同志指出:“雄原县的规划定位于空间、技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的统一发展,与荣市、宜禄县和南丹县的总体发展相结合,并与南义安省和北河静省各地方紧密结合。规划明确确立了经济活跃区、城镇化集中区、社会经济设施和省、县两级主要技术基础设施框架,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具体而言,经济发展要以绿色经济思维进行,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模式创新相结合,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雄原省计划划分为两个发展区,既与全省发展总体挂钩,又能有效挖掘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潜力。计划发展三个V型城区,即雄原市城区、雄盛城区和龙舍城区。2023-2030年农村发展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完成后,将继续整治和改善现有农村住宅区,按照新农村规划、已获批准的社区总体规划建设和发展新住宅区……
针对兴原县的发展方向,已故总书记黎鸿峰故乡的党委和人民继续下定决心,携手、团结,敢想、敢做、敢创新、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为祖国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而努力;努力将兴原县建设成为全省小康县,无愧于“地理人文”之区。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