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贫瘠的土地已经变得不那么……苦难了。

Khanh Ly - Thanh Nga April 9, 2023 06:58

(Baonghean.vn)——茂德乡(昆强)地处林江左岸山区,面临诸多社会经济困难,但乡委和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逐步发展壮大。这片曾经“艰苦困苦”的土地,如今已焕然一新……

已下架“等等,相信我”

三月底,尽管义安省西部地区烈日当空,茂德乡宗芒村第一组居民改造交通道路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村子一角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我们一同下到基层,茂德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武廷成停下来与村民们聊天、了解情况并鼓励他们。第一居民组代表颜文宣先生高兴地说:“我们组有24户人家,每户都动员了一个人来修路,预计一周就能完工。村民们一致认为,修路首先是为了方便出行和生产,其次才是为了美化村庄。”

茂德乡领导慰问并鼓励了乔姆芒村村民。图片:KL-TN

据悉,在宗芒村,以小组和居住集群形式开展劳动生产已成为一种传统。村长兼银德协会党组书记表示:该村共有202户人家,856人。尽管生活依然艰辛,但村民们不“坐等依赖他人”,而是自发地互相鼓励、互相支持,通过小组、协会和基金小组等模式发展生产和家庭经济。

例如,相思树和木薯种植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12-15户人家)除了出资互相购买种苗外,还会互相帮忙种植和收割,以避免花钱雇工。他们还会搭建水泥“社区”,互相帮助建造厕所、院子、大门等基本设施。不过,最活跃的还是葡萄酒种植小组和妇女储蓄小组。

葡萄酒生产团体为乔姆芒村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图片:吉隆坡

在快速检查和整理酒罐的同时,乔姆芒村妇女协会主席薇氏田女士(1971年生)停下来与游客交谈。她说:村里的酿酒工艺由来已久,与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田女士本人也是作为新儿媳来向婆婆学习这门手艺的。

起初,村民们酿酒只是为了满足家人的需求,送给兄弟姐妹和亲戚,后来逐渐凭借其特殊的芳香和美味而广受欢迎。酿酒所用的酵母是由当地人从森林里采集的树叶制成的,这种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和追捧。

目前,该村有13个酿酒小组,每天生产50-60罐葡萄酒,人均年收入为1600万至1700万越南盾。2022年,乔姆芒村酿酒村被省级鉴定委员会认定为传统工艺村。这也为乔姆芒村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其能够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村民收入。

第一组(Chom Muong村)村民正在修建乡村道路。照片:吉隆坡

除了葡萄酒合作社,乔姆芒村的妇女们还建立了一个畜牧业循环储蓄协会,资金高达4000万越南盾。村民们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乔姆芒村成为茂德乡五个达到新农村终点线的村庄之一,村内70%的道路已铺设水泥,村内交通和灌溉渠系统满足了农产品灌溉和运输的需求。

农村电力系统保障安全,文化设施、娱乐场所、体育锻炼等各项指标均达标,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保护和弘扬。目前,该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600万日元,贫困家庭仅占11.67%。

茂德乡部分村庄的葡萄酒生产小组日夜不停地工作。照片:怀秋

在茂德县,一些贫困率较高的村庄,例如吉松村,近年来在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达到了新农村发展目标。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党组和村委会动员村民转变生产和畜牧业方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例如将全村家庭分成11个小组,在各个方面互相帮助。

缺乏生产方法的家庭会得到指导和建议,学习如何进行园艺和畜牧养殖,并被介绍到工作岗位。缺乏资金的家庭可以通过协会和工会获得生产贷款。

互相帮助的小组和团队定期会面,评估各种模式,从而在家庭和小组之间形成竞争。通过这种方式,那些陷入困境并得到帮助的家庭更有动力振作起来,主要集中在种植相思树和饲养牲畜上。正因如此,基松村的贫困家庭比例从50%下降到12%(按新标准为31%),人均年收入超过3600万越南盾。基松村在动员村民修建交通设施或文化场所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基松村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建造了村文化馆。图片:CSCC

为了“凝聚人心”,捐款分期缴纳。有钱的家庭缴纳现金,没钱的家庭则通过劳动获得支持。自此,村民们积极参与,贡献人力物力,捐地、修路、建设村庄,共同迈向新农村的终点。目前,基松村73%以上的村道已铺设水泥,67%的灌溉渠满足了82%以上内陆田地的灌溉需求。

基松村党组委员会和前线工作委员会倾听并把握村民们的心声和愿望。照片:清忠

当地领导人表示,更令人鼓舞的是,茂德乡少数民族的自力更生意识发生了显著转变,他们不再依赖国家的扶持政策,而是积极投身于商品生产。旧有的自给自足模式已被商品生产理念所取代,各村落的村民都在努力发展家庭经济。例如,那朵村的阮文孟一家将山坡上的花园改造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环境优美的居住空间,既发展了经济,又打造了一个小型旅游景点,拥有鱼塘和各种果园。

阮文孟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在超过2公顷的林园里,除了种植相思树,我家还养山羊和猪,平均每批养50头猪和1500平方米的土地。”2鱼塘区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那朵村共有202户人家,903人。目前,生产区内有36户人家从事林园经济,例如阮文孟一家。

阮文孟先生(身穿黑衬衫)介绍了在纳杜伊村产区建立农场的过程。照片:TN

据当地领导介绍,毛德地区起点较低,贫困率较高,因此落实减贫目标始终是重中之重。毛德地区自然土地总面积为7028.74公顷,其中耕地占比高达96.54%,引进适宜当地土壤条件和山地地形的植物品种一直是党委和乡政府关注的重点。事实上,近年来在毛德地区引进相思树已充分体现了其经济价值,并切实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

茂德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武廷成先生表示:茂德乡人民委员会已制定森林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和保护森林。目前,全乡森林面积6800公顷,其中2800公顷为人工林。2023年春季,将新种植250公顷相思树。除植树造林外,茂德乡还积极宣传动员民众发展畜牧业,目前畜群规模近2000头。同时,发挥祖国阵线和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动员民众进行经济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发展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生产、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并保护民族文化特征。

茂德乡民众欢迎各级领导参加大团结节。图片:CSCC

通过这些努力,一些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收入,例如木工、建筑、纺织、锦缎织造、酿酒、药材采摘等等。这种积极主动、克服困难的努力以及以土地和森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给茂德乡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该乡人均年收入已达2400万越南盾,贫困率下降至23.69%,新农村建设19项指标中已达标13项,8个村落中有5个达到了新农村标准。

困难和担忧

运动的进展如此,但对于像茂德这样地处偏远地区的公社来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担忧。首先是土地管理工作,遗留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违法行为尚未彻底解决,侵占公共土地的问题虽然有所处理,但效果并不理想;非法砍伐森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面对这一现实,除了与各职能部门协调推进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外,我们还需要宣传动员人民做好保护森林、预防森林火灾和重新造林的工作。

当地政府积极与森林保护部门协调,组织巡逻,及时制止部分居民非法砍伐森林的行为。仅在2022年,茂德乡就与昆强县森林保护部门合作处理了29起非法砍伐森林案件,并向县政府上缴了1.79亿越南盾的行政罚款。

茂德乡(昆强)一片用于木材生产的相思树人工林。图片由Ba Hau提供。

党委、政府和人民还关注一些村庄,特别是旱季,生产和生活用水短缺的问题。由于地势陡峭,小溪和河流的水源不足以满足旱季的需求,尤其是在克诺、克松和克庄等村庄。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为了部分解决这一难题,公社目前正在实施一项耗资10亿越南盾的输水管道建设项目,旨在为两所学校和三个村庄(纳多伊村部分地区、宗博伊村部分地区和整个通日村)供水,该项目是公社根据国家目标计划投资的。

此外,为实现2025年达到新农村标准的目标,除了调动资源吸引上级投资外,茂德乡党委和政府还指导采用良好创新做法,发挥干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增强民族团结的力量,携手建设新农村。

茂德乡学生的户外活动。照片:CSCC

例如,为了落实扩建茂德中学校园、建设国家级学校的标准,公社呼吁民众捐款15亿比索。2土地捐赠方面,捐赠最多的家族是吴伯玄先生的家族,捐赠了1400平方米。2Acacia land 已有 1.5 年历史。

那是人民对子女教育的期盼,而公社仅能支持300米。2“除了其他地方的土地,还有公社直接筹集的一小部分资金,”茂德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廷成先生说。据悉,在2017年至2018年茂德至石银公路建设期间,茂德乡240多户家庭捐赠了23265平方米土地。2;共计1368棵各类树木,超过1361米2 各种类型的围栏……总价值超过 10 亿越南盾,用于将场地移交给投资者。

为庆祝国家大团结日,茂德乡祖国阵线委员会组织了充满民族认同感的文化艺术活动。图片:CSCC

据茂德乡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何氏玲女士介绍,“凡是造福人民的,都必须去做”是凝聚地方共识的关键。例如,为了支持各村达到新农村发展目标,该乡祖国阵线号召民众支持足球场、文化馆场地等建设项目。2022年,该乡祖国阵线委员会联合吉庄村党组和村委会,动员村民贡献劳动日,在该村修建了一个价值超过4000万越南盾的排球场。

此外,通过“扶贫基金”活动,支持村民修缮5栋“团结互助”房屋,并在Chom Muong、Chom Boi和Na Duoi三个村庄为4户贫困和近贫困家庭建造4个生活示范点,总投资2000万越南盾。这种虽小却意义非凡的互助精神,激励着茂德乡的村民们积极主动地一步步克服困难。

“这片贫瘠的土地现在不再那么荒凉了,”来自Chom Chong村的Ngan Thi Oanh女士高兴地告诉当地官员。照片:吉隆坡

傍晚时分,我们向茂德人民告别,永远都会记得在乔姆芒村与77岁的颜氏莺女士紧紧握手并说的话:“多亏了人民的辛勤劳动、建设和团结,这片贫瘠的土地现在不再那么贫瘠了!”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这片贫瘠的土地已经变得不那么……苦难了。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