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原省委第一书记黎春道同志——苏联祖国的坚定共产主义战士
兴原省委第一书记黎春道同志是乂安家乡的优秀子弟,毕生致力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
乐宣道同志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永远是同志们不退缩的光辉榜样,这也是苏联故土共产党人的精神和意志。
“……义安省的共产党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忠诚和为革命牺牲的意愿,他们就无法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工作,随时可能被捕或被杀害。“(1)

黎春道同志本名黎孟坦,俗名察鲁,1903年(农历)戊戌年出生,乂安省兴原县富龙乡富舍村(现龙舍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黎权,母亲黄氏芝,均居住在富龙乡富舍村。
黎春道同志自幼聪慧机灵、好学好艺,是出了名的。黎春道同志在富龙乡的法越学校读完小学后,被父母送往荣市,就读法越小学二年级。1918年,他的母亲黄氏芝夫人去世,几个月后,父亲也相继去世,留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留下五个孩子。
当时黎孟单年仅15岁,便辍学,继续父亲的筏工工作,为弟弟妹妹们挣钱养活。但祖国的优良传统,父母生前的教育和教诲,都成为培养和滋养爱国青年黎孟单革命梦想和抱负的源泉。
20世纪初,出国革命运动在自己的祖国兴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黎鸿风、范鸿泰、黎切雄等同志的名字都与他联系在一起。黎孟唐不愿被祖国的怪圈束缚,决心跟随先他而去的父亲、叔叔、兄弟们去国外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1923年9月,黎孟单被武仲安先生选中,安排出国到暹罗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身份证上写着“黎宣道”的名字。这是一个爱国青年思想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他充满革命精神,愿意放下个人感情,出国从事革命活动。
黎春道同志在泰国暹罗的凯营学习和训练一段时间后,被组织派往义静省协助建设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他加入了新越党。
在启蒙和参与家乡的第一批革命活动,如组织工厂工人联合会、建立农民友好组织等过程中,在宣传和动员革命,为1930年至1931年革命高潮做准备的过程中,黎宣道同志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高尚而炽热的革命热情,日夜不辞辛劳,甘于奉献,不畏艰辛,被敌人监禁和折磨。可以说,当他沉浸在群众斗争运动中时,他变得更加成熟,面对一切挑战更加坚定。
黎宣道同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活动后,遭到秘密警察的跟踪,于1927年中期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关押在荣市监狱,犯号1602(2)。。经历了极其严酷的监狱生活,面对敌人的阴谋诡计,遭受了多次毒打酷刑,他始终拒不认罪,坚守共产党员的正直品格。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最终将罪名落到了乐宣道的头上。“没有宗座使团的信函就出国”然后再拘留你3个月。出狱后,乐宣道继续参加当地的革命活动。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1930年2月3日),义静省党组织体系也迅速建立。1930年4月,中部省委派孙嘉静同志联系黎春道同志,成立了竹林江省党支部,由黎春道、阮友蓉、阮氏平三人组成,黎春道同志任书记。从此,兴原省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930年9月6日,他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省委代表前来指导并讨论组织1930年9月12日具有历史意义的示威游行的计划。这次示威游行遭到血腥镇压,但却是越南革命史上辉煌的里程碑,是宜静苏维埃运动的高峰。
此后,法国人对越南实行了极其残酷的白色恐怖政策。鉴于兴原、南丹两省干部和人民在1930年9月12日斗争中的英勇牺牲,越共中央后来将9月12日定为一年一度的宜静苏维埃纪念日。
1930 年 11 月 5 日,领导人阮爱国在致国际农民的信中写道:“现在一些红色村庄已经建立了农民苏维埃。”。农民苏维埃是以工农兵联盟为基础,在革命政党——越南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农村政权形式。它为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黎宣道等人是当时农民苏维埃建设的核心人物。
1930年10月,兴原临时政府委员会成立,黎春道同志任书记。在新的岗位上,他夜以继日地宣传、动员群众参加斗争,为兴原革命运动带来新的变化作出了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活动,1931年1月,乐宣道同志被上级任命为中区党委财务处处长。这在白色恐怖时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财务处的任务是调动财政资源,保障党组织的正常运转。
黎宣道同志动员富裕家庭,并邀请多位学者和知识分子共同为党组织捐献黄金和金钱。黎宣道同志行动迅速,四处奔走,为党组织筹集了大量资金和武器。此外,他还探讨了文件保护、宣传方法以及筹集党费的方法。财政委员会利用这些预算,购买了更多武器、纸张和其他设备,以确保地方党委办公室的必要活动。
当敌人对革命运动进行恐怖统治,党组织逐渐转入秘密活动时,黎春道同志被选为乂安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他与省委领导同甘共苦,坚定地相信党,相信党支部,始终相信党支部的作用,相信党的最终胜利。
在从区委、省委到区委的党组织相继被破坏,许多领导干部牺牲或落入敌网的情况下,乐宣道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成为组织和同志们的精神支柱。“有了党支部,你就拥有了一切”你们的话语给党的干部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继续挺身而出、奋勇拼搏增添了信心、增添了精神力量。
黎春道同志与荣市党委以及安山、清章、南丹、兴原等县党组织取得联系后,返回荣市,为恢复中部党委的活动做准备。1932年3月21日,黎春道同志返回荣市参加党委召开的会议。当时,所有熟悉的道路都被敌人封锁和包围。他不得不穿过村庄,另辟蹊径。
1932年3月24日夜,黎宣道返回兴原,躲藏在东绒(今兴原县兴道乡)的柯澤寺。不幸被叛徒发现,并通知了秘密警察和西方军事基地。他们调集士兵将黎宣道团团围住并逮捕。黎宣道自知无法逃脱,拔出手枪反击。敌人明知他子弹已尽,但仍心存畏惧,不敢逮捕,只好胆怯地开枪将其击毙。。
黎春岛同志的牺牲是党、革命和人民的重大损失。乂安省委充分肯定黎春岛同志对党和越南革命事业的贡献:黎春道同志的牺牲,对我党,特别是对乂安省委和中部省委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但他的光辉榜样将永垂不朽,他为组织1930年9月12日泰寮示威游行做出了贡献,载入了民族史册,并创建了农民苏维埃——殖民地农业国家工人阶级早期的政府形式。他的光辉榜样激励着他的同志们,让他们义无反顾,奋起反抗,战斗到底,为祖国革命的辉煌胜利而奋斗。“(3)
黎春道同志逝世时年仅29岁。在这十多年的奋斗中,黎春道同志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他曾担任过党的许多重要职务,例如:兴原省委第一书记、中部省委财政委员会主任、宜安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等。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无论宜静革命道路多么艰难,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勇气和正直。
------
笔记:
(1) 义安省委党史研究小组(2005年)乂安共产党模范人物第二集,第300页。
(2)黎春道同志的遗像现保存于义静苏维埃博物馆。
(3) 乂安省党委执行委员会(2018年)), 乂安省委史(1930-1945)第1卷,Nghe An 出版社第 8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