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地方政府: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第一部分:严峻的考验
义安省西部突如其来的洪灾,给刚刚转型的地方政府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洪水冲毁房屋、切断道路、许多公社陷入孤立,刚刚承担起全部地方行政职能的公社级政府立即“冲锋陷阵”,与民众一起,筑起“防洪堡垒”。


政治记者团 - 党建• 2025年8月17日
义安省西部突如其来的洪灾,给刚刚转型的地方政府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洪水冲毁房屋、切断道路,许多乡镇陷入孤立,刚刚承担起全部地方行政职能的乡级政府立即“冲锋陷阵”,与人民群众一起,筑起“防洪堡垒”。正是在这场艰难的时期,新机构的行政能力、服务人民的精神和韧性受到了最生动、最真实的考验。

7月22日夜间发生的可怕山洪暴发后,我们返回了Xieng Tam村。这里曾经是美里乡最美丽的村庄,如今却满目疮痍,一片荒凉。房屋地基已然坍塌,学校也荡然无存,就连熟悉的红土路也掩埋在层层泥土之下。村民们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一切,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卷走了。南农河汹涌的洪水,如同一头巨兽,在漆黑的夜色中奔涌而下,直冲村庄。

“现在我环顾四周,都认不出我的房子了。”Xieng Tam 村被洪水冲走房屋的村民 Vi Thanh Ha 哭喊道。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她的脸上沾满了红色的泥土,泪水交织在一起。

美里乡人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洪水冲走了220栋房屋,另有130栋房屋严重受淹,59栋房屋部分被淹,27栋房屋被冲毁。连接村庄和乡镇中心的安化吊桥也被冲毁。16号国道是一条重要通道,多处路段被冲毁、断裂。整个地区似乎在多日内与外界完全隔绝。然而,在灾难的深渊中,人们提到最多的是一个数字“零”,即无人伤亡。
美李乡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梁文贝回忆说:“我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在当晚组织撤离工作。公安、边防、民兵、乡干部等都进入村庄进行疏散,及时帮助群众逃生。”美李乡是边境山区,面临诸多困难,新乡级政府机构首次运行,7月22日晚及时采取行动,从组织撤离到协调力量,按照“四个到位”(力量、指挥、后勤、手段到位)的方针,这是一次严峻而艰巨的考验,但乡政府克服了这些考验。

可以说,近期受3号风暴环流影响而引发的洪水,对义安省来说是一次严峻的历史性考验:2025年7月22日晚9点,拉姆河班韦水电站上游水流量达9543立方米/秒,接近洪峰测试阈值10500立方米/秒(相当于频率为0.02%,即5000年一遇)。事实上,班韦水电站录得洪峰高达12800立方米/秒,远超预报水平,可见此次洪水异常性和强度。

面对这种情况,义安省迅速启动了两种应对方案:方案一:疏散民众至2018年洪峰高度;方案二:疏散民众至比2018年洪峰更安全的海拔高度。疏散的每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计算,从清点需要疏散的住户数量,到选择临时避难所,再到安排安全的食宿场所……确保洪水期间没有人无家可归、饥寒交迫。
本着“积极预防、及时应对、紧急有效恢复”的精神,乂安省迅速下发了第604/TB-UBND号紧急通知,要求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协助民众疏散,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雨季来临前,省人民委员会指示地方按照“四个到位”的方针,紧急审查和更新灾害防控预案,尤其注重疏散滑坡和洪水高危地区的民众。正是这种及早、积极和务实的准备,帮助乂安省显著减少了损失。与这场堪称历史性“特大洪水”的洪水的规模和破坏程度相比,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乂安省两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的领导和应对工作的有效性。
.jpg)
省委副书记、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黎鸿荣在评估地方两级政府在应对此次洪灾过程中的成效时强调:“在应对近期洪灾的过程中,地方表现出亲切、负责、贴近地方、贴近人民、积极主动、不依赖上级等特点。”
受3号台风环流影响,乂安省130个乡镇中的35个乡镇遭受暴雨和洪水袭击,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失。截至8月2日上午10点,预计损失达36350亿越南盾,其中450间房屋倒塌、掩埋或被洪水彻底冲走;5426间房屋被洪水严重淹没,洪水退去后,房屋受损并被冲走;另有1601间房屋因洪水和山体滑坡而受损……预计损失达15450亿越南盾。


连日暴雨洪涝,拉姆河水位上涨,水流湍急,义安省许多乡干部强忍泪水,离开被洪水淹没的家,与群众同舟共济,坚守岗位。他们真正履行了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之间最后“守门人”的职责。
其中一位是梁巴文同志——安化高原乡党委书记、人民议会主席。他的家位于祥阳乡,而祥阳乡是7月22日晚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洪水上涨淹没房屋时,他的妻子和孩子不得不在倾盆大雨中互相扶持着,拼命地跑上山去躲避洪水。与此同时,梁巴文同志仍在距离他家45多公里的安化高原乡指挥部执勤,指挥抗洪救灾工作。

“不只是我家,还有八位来自安化公社的干部,他们住在祥阳公社,房子也都被淹了。但当时,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和人民在一起。”文同志说。尽管心里焦急万分,公社书记和公社干部们仍然坚持排查薄弱环节,协助群众疏散,统计损失。直到7月24日上午,公社局势基本稳定后,他才发短信汇报,请求省委书记阮德忠准许他不参加与省委的会议,回家照顾家人。
向省委书记汇报!安化乡防汛防风形势基本稳定。2025年7月22日晚至今,全乡停电。但祥阳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家从7月23日凌晨2点起被洪水淹没,其妻儿趁着暴雨和停电的间隙逃生。目前,房屋积水已退,但妻儿因泥泞未能返回。省委书记,请您允许,今天上午我将尝试步行返回,保住我的房子……”
.jpg)
梁巴文同志说:“省委书记接到消息后,立即打电话过来慰问和鼓励。”洪水过后10天,梁巴文同志家的房子才被清理掉厚厚的淤泥。由于长期被洪水淹没,家里的财物大部分受损。
在芒县公社,在那个历史性的雨夜,也有干部为了救人于死神之镰而牺牲。党委常委、公社军事指挥部司令员魏文孝同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7月22日晚9点左右,芒县公社中心区被水淹没时,他接到群众的紧急呼救:“5号楼有人被困,水涨得很快!”

他毫不犹豫地和队友们冲进雨中。当他们到达时,原本住着5个人(2女3男)的房子,已经变成了汹涌洪水中一片孤立的“绿洲”。任何车辆都无法安全靠近。生死关头,Hieu同志决定在自己身上绑一根绳子,让队友抓住绳子的一端,然后纵身跳入汹涌的洪水中。
到达房屋后,他平静地安抚了每个人,然后轮流帮助五个人逃离洪水。经过近30分钟与湍急的河水、泥浆和岩石的搏斗,他们最终安全获救。当他们到达岸边时,Hieu同志的腿上沾满了鲜血,那是被水中的尖锐物体划伤的深深的口子。“当时我什么都想不起来,只想尽快救人。人命高于一切,”Hieu同志用简洁的语气说道,这在军人身上很常见。五名获救者之一的裴氏贵女士动情地回忆道:“当时我们惊慌失措,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看到你们冲进水里,我们感觉自己重获新生……”
在最近这场史无前例的洪灾中,仁梅公社是义安省西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灾情中,党委书记兼人民议会主席莫文阮和其他公社干部在森林中开辟道路,徒步20多公里,沿着南农河划船,寻找给民众送去物资的途径,在洪水过后仍在落下的泥土和岩石中,把一箱箱物资扛过河去。阮同志说:“尽管我们的房屋被水淹没,但许多干部仍然无法返回,因为人民需要我们。”在洪灾后一片混乱的山林中,公社党委书记的旅程不仅是为了及时将救援物资送到人民手中,也是为了维护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与此同时,在越南与老挝边境的芒提普乡,灾难之中,南农河沿岸涌现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7月21日至27日,受3号台风及其环流影响,该乡连续遭遇两次特大山洪。在困境中,芒提普乡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四个到位”的方针,积极开展救灾工作,支援村民战胜洪灾。不仅如此,芒提普乡还向边境彼岸伸出了爱心之臂。

7月31日上午,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川圹省农黑县纳芒村村民请求支援时,芒提普乡党委书记、人民议会主席魏氏权同志立即指示乡政府配合塔都边防站,将包括大米、方便面、净水和生活必需品在内的40份物资送交灾区民众。第二天,运送救援物资的船只继续穿越南莫河,连接着越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汹涌的洪水中,芒提普乡不仅坚守阵地,还伸出援手,分享“邻里守望相助”的美好愿望。

洪涝灾害中,基层干部党员没有退缩,反而成为人民群众的可靠后盾。面对严峻挑战,新一届公社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务实精神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干部党员不仅战胜了自然灾害,更点燃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份信任是历经磨难、默默奉献铸就的。
义安、奠边、山罗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后,苏林总书记立即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确保因洪涝灾害失去家园的群众有地方住,不让群众挨饿受冻,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待续)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