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地方政府:贴近群众、为民服务——第三部分:保持新公社层级的“心跳”
经过连日的艰苦努力,越过边境各村的洪水,义安省的两级政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可持续地运行公社一级的公共行政“心脏”——这里现在接收和处理以前属于区级和省级管辖的事务。


政治记者团-党建• 2025 年 8 月 17 日
连日来,与人民携手抗击边境各村的洪涝灾害后,义安省两级政府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持续运营好公社级公共行政的“心脏”——以前由县级和省级政府负责的各项事务,现在都由公社级政府负责处理。在公社级公共行政中心,每一份文件都得到快速透明的处理;人民的每一个满意笑容都证明,重组后的政府机构不仅更加贴近人民,而且服务更加高效,从基层加强了人民的信任。
.png)
从位于长山山脉海拔1500米的帕卡屯峰脚下的偏远的帕空村(Pa Khom)出发,前往三里乡(Tri Le)中心,瓦巴迈先生(Va Ba Mai)必须克服陡峭的道路和雨季的山体滑坡。他说:“过去,要办红皮书,你必须穿过危险的布冲查(Bu Chong Cha)坡,行驶40多公里到达金山镇。有些人从黎明就骑摩托车去了。”迈先生曾多次带亲戚去办手续,因此他理解人们的艰辛:金钱、时间,甚至等待的疲惫。
那些辛苦和高昂的费用如今已不复存在。得益于两级地方政府的运作,公社权力更加清晰;官员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培训,与省里对接的软件运行顺畅,“先办案,后办人”的局面不复存在。所有手续均在数字化环境中“一站式”即时办理,依法合规,流程快捷公开。“大家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可以当场办理手续,无需再跑一趟,”麦先生说。


这份喜悦不仅仅属于麦先生和帕空村的村民。纳兰村71岁的颜文华先生刚刚在三乐乡行政中心办理了社会养老金手续,至今仍感到惊喜。“我以为手续要花一整天时间,没想到工作人员热情地指导,很快就办好了;有了这样的中心,老百姓就少了很多麻烦。”他说。
Tri Le 乡自然面积约 261.94 平方公里,与老挝接壤 18 多公里。全乡现有 2782 户,14432 人,其中贫困户 1511 户(占 54.31%),近贫困户 840 户(占 30.81%),分布在义安省西北部高山上的 21 个村落。

在此背景下,三乐乡公共行政中心的投入运行是一大进步。据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三乐乡公共行政中心主任吕青龙介绍,仅在投入运行的第一个月,即2025年7月1日至30日,该中心就收到并处理了152份记录,其中150份记录完全通过在线方式处理。群众关心的领域主要是司法——民事身份、政策、土地和金融、工业和贸易。此外,该中心还认证了268份文件,包括12份交易合同、7个指纹和249份原件的认证副本。
这些数字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像Tri Le乡这样艰苦的地区,这清楚地证明了政府亲民、为民服务的有效性。对于义安省西北部的苗族、泰族和高木族来说,这些变化不仅带来了便利,也让他们坚信:国家真心实意地用行动而不是空谈来对待人民;公共服务的平等性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山区和平原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自7月1日起,义安省与全国一样,正式实行省、乡两级地方政府体制。这是中央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政策的具体化举措,但在义安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省份,同步且广泛地实施这一政策,无疑是一项突破。改革后,义安省从412个乡、坊、镇,减至130个乡级行政单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行政边界精简。



不仅停留在行政单位数量的变化上,值得一提的是,义安省已进行了全面、科学、深入的准备工作。早在2025年6月20日,同禄乡就被选定为测试运行点,与省委桥点及其余129个乡进行联网。这不仅是一个宣布仪式,更是对全省同步运行该系统能力的一次大规模检验。

随后,省委常委、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及多位主要领导率领的代表团直接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全面评估落实情况。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布置具体任务,成立常设机构,密切跟踪情况,提供专业指导,及时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省领导特别重视维护乡镇级公共行政中心的运行效率,因为这些机构是每天直接接触和服务群众的单位。它们被认为是新乡镇级政府的“心脏”,在建立人民对机构的初始信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在从三级政府改为两级政府的过程中,哪怕是流程中的一个小瓶颈,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都可能让群众感到不满,从而影响他们对地方政府的信任。
在精心准备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尽管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3号台风的影响,义安省两级地方政府系统仍然平稳运行。




2025年8月5日,在省人民委员会例行会议上,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黎鸿荣肯定:“新模式初步运行稳定,社会舆论普遍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在行政审批、受理等方面”。这一评价不仅来自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基层人民的实践检验。
在万安乡(由南丹镇与春化、上新禄两个乡合并而成),四分之一级残疾老兵阮仲南先生说:“知道我是残疾老兵后,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帮我办好了所有手续,我就坐等结果了。”他一边办理手续,一边分享着这些,眼里闪烁着满意的光芒。
在库阿洛、新州、文安、三合、兴州、关城、黄梅等许多地方,已灵活运用“为人民服务星期六”模式。乡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和青年联盟信息技术支持组的工作人员负责接收和办理乡一级的各项行政手续;同时指导群众在数字化环境中开展工作,为推动基层数字化转型做出贡献。




上述故事反映出一个重大的转变:义安省的两级地方政府体制正在日趋充实。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机构设置或边界调整上,也体现在运作方式上。从管理方式、工作作风到服务态度,一切都从“管理”转向“服务”,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
2025年7月1日至8月6日,全省在国家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同步备案的记录总数如下:全省17.13万条记录(全国第六大),其中在线提交12.4952万条,占比72.94%;乡镇级13.9603万条记录(全国第五大),其中在线提交9.9978万条,占比80.01%;国家公共服务门户网站组织和个人电子数据管理库查询、文献利用次数为112.8038万次。

从实行两级地方政府这一组织和体制重大变革的第一天起,乂安省就选择了一种务实的方式,将“手拉手、展示工作”作为一贯原则。
在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省份,“手把手教你做事”并非一句口号,而应以最实际的方式去理解:直接传授知识、指导操作、练习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从数字化转型、行政手续办理、土地管理到户籍、司法等,所有这些都通过实践培训、细致指导、在线支持和定期互动来落实。

这一口号迅速具体化为重点突出的关键行动,并推广至国家管理的各个领域。其始终如一的目标是确保新成立的乡镇级政府不被运营的机械化和压力所“孤立”。例如,科技部为400名乡镇官员组织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数字签名。科技部不仅止步于“讲课就完事”,还成立了三个专门的Zalo小组:乡镇官员支持小组;部门、分支机构和行业专家支持小组;以及省委常委会和省人民委员会与130名乡镇书记和主席直接对接小组。通过这些小组,任何出现的问题都能立即在线上得到响应和处理,从而节省时间、减少流程并提高运营效率。
科技部部长阮贵灵表示:“自投入运营第一天起,网络运营商和电信单位就安排人员在公共行政中心值班,陪同乡级官员进行技术操作和了解新流程。尤其为了加强省级和乡级之间的联系,义安省正在加紧建设智能运营中心(IOC),预计将于202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将发挥技术桥梁作用,帮助政府与民众及时沟通,同时统一管理各级行政活动。”

同样,省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还对使用电子行政程序解决系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并与视频教程生态系统和专门的 Zalo 小组紧密联系,以便在公社官员遇到困难时提供即时支持。
土地问题——基层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并没有被“忽视”。义安省土地登记办公室为所有130个乡镇和坊组织了“实践”培训,同时成立了Zalo小组,以支持处理实际出现的情况。专门设立的“热线”帮助乡镇层面安心地按照规定和程序处理土地交易。

在民事身份和法律方面,司法局于2025年6月和7月连续组织了两次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电子民事身份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对新组织模式下的文书处理流程、文件流转、权力下放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确保基层干部和公务员即使刚刚接到任务,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执行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作为义安省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景都乡与老挝接壤长达30多公里。长期以来,边境两边的居民友好相处,通婚生子。此前,由于外来因素,老挝父母的家庭要想为孩子办理出生证明,必须跋涉70多公里来到景都乡。道路崎岖,民众意识淡薄,导致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出生证明。
自7月1日起,坑都公社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开始实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运行。尽管设施、电力和网络仍然匮乏,一些工作人员也对新工作尚不熟悉,但在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手把手”的培训下,中心运行平稳。仅在7月份,中心就按时接收并处理了86份文件,主要涉及户籍和司法事务;其中包括许多为父亲或母亲是老挝人的儿童签发出生证明的案例。

会丰一村的谢美碧女士拿着刚为儿子谢文灿办理的出生证明激动不已,说道:“他爸爸是老挝人,25岁才办出生证明。多亏工作人员的引导,他现在可以进公司上班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义安省两级地方政府的效率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每一项事务和流程中。从Tri Le和Keng Du乡到Cua Lo和Van An乡,公共行政——新乡级政府的“心脏”——始终稳定地跳动,传递着服务精神;凭借有序的步伐、紧密的陪伴以及“手牵手、展示工作”的理念,政府更加贴近民众,也更加专业化。在那里,每一个满意的笑容、每一份快速解决的文件,都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也成为建设现代化、面向未来、服务型政府的基石。
2025年7月31日,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发布决定,公布在乂安省境内不分行政边界实施的205项行政措施清单。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