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强山区华纳养鸭村的“名声”
通过让农户共享种畜来源并从银行借入额外资金,乂安省昆强县陆大乡的农民逐渐形成了一个向华纳村供应优质商品鸭肉的渠道,这种鸭肉深受市场欢迎。
在卢达乡华纳村,每天下午,沿着村中心的道路以及田野里的池塘湖泊漫步,都能看到村民们赶着鸭子回圈。薇氏图女士涉水走进沟渠,查看鸭舍的情况。她说,她目前养了300多只肉鸭。“这群鸭子是从我最初在农民协会品种共享模式下获得的100只鸭子发展起来的。多亏了这项支持,我和许多其他农户才有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薇氏图女士说道。
.jpg)
华纳村村长颜氏山女士进一步谈到鸭种共享方式时表示,根据省农民协会2024年初为3户人家扶持900只鸭的模式,每户人家将获得300只归来鸭。这些由省农民协会“扶持”的农户将负责照料鸭种,使其茁壮成长。当鸭子达到商业化销售阶段后,他们承诺用所得利润购买200只鸭子转让给其他农户,人们常戏称之为“第二代”。颜氏山女士说:“鸭种扶持以‘代’为单位分阶段转移,每‘代’转移100只鸭子,目前华纳村的鸭种扶持已经完成了三代的交接。”
村长颜氏山是第一个率先实施该项目的家庭。在照料了300只鸭子约4个月后,山女士以平均每公斤15万越南盾的价格出售鸭肉。每只鸭子重约1.5-2公斤。卖掉300只鸭子后,山女士用一部分钱购买了200只鸭子,转交给“第二代”家庭——颜氏黄女士家。购买鸭子的成本会随时间波动,每只鸭子的价格在1.5万至2万越南盾之间。
.jpg)
经过4-5个月的饲养,颜氏黄女士家收获了100只小鸭,并将它们转移到了维氏图女士家。“在第三次转移中,除了图女士家之外,还有哈文灵家和维氏考家,共有3户人家获得了这些品种的小鸭。
陆大乡农民协会主席梁文松表示,除了引进新品种外,华纳村的村民还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了更多品种的鸭子,平均每户每批饲养200-300只。村民每年饲养2-3批。目前,华纳村大部分村民饲养的是杂交鸭,形成了一个以绿色清洁农业为导向的养鸭村,充分利用自家菜园种植的天然食材和蔬菜。
.png)
从这一趋势中,华纳养殖的鸭子因其肉质鲜美,在陆大及周边公社逐渐“出名”,受到市场的欢迎,商贩们也纷纷前来向当地居民进货。
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陆大村的村民经常组织各种聚会、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及热闹的烹饪活动,展示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菜肴。

华纳村村长颜氏松女士补充道,泰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少不了烤鸡、烤猪肉、糯米饭、鱼汤、羊角面包……而近两年来,烤鸭也逐渐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尤其是在节日、假日和春节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村民以绿色环保的方式饲养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