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越图同志(1902-1932):与义静苏维埃运动的斗争
黎越术同志1929年转入党籍,任印度支那共产党长氏工厂支部书记。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大会(1930年2月3日)召开后,荣省委成立,黎茂同志任书记,黎越术同志任荣省临时党委委员。
1930年秋日的一个傍晚,在滨水地区林河畔,搬运工们发现了黎越索的衣物,却不见尸体。他们高喊“索溺水身亡”,并雇人四处搜寻,却始终未能找到尸体。黎越索的家人为“冤死”的儿子举行了葬礼。
但当时整个滨水地区只有黎茂和阮利知道,Thuat并没有死,而是为了方便革命活动而制造的假象。

黎越植1902年出生于义安省荣市德塔街(现滨水坊)的一个贫苦家庭。14岁时,他跟随长辈到火柴厂当工人。和他同村的还有黎茂、阮福、阮利、阮氏德……每天目睹火柴厂老板的辛劳和殴打,他感到无比愤怒,也开始对阶级和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
福越协会成立后,他被接纳加入协会并成为工会会员。他热情地领导火柴厂工人争取日常实际权利的斗争。此外,他还与黎茂和阮福一起,动员德塔街的民众反抗地主征收过高的附加税,并任命进步人士担任镇长。之后,工会指派他到锯木厂和长氏铁路厂工作,建设革命根据地。

1929年6月17日,印度支那共产党在北方成立,并在中部地区发展组织。同志们陈文恭1949年,阮风色同志随武梅同志前往义安,在荣市郎望(今同荣坊)建立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阮风色同志特别关注荣市和滨水地区的工人运动,会见并带动黎越传、黎茂、黎端淑等同志为核心,在工人阶级中建立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根据地。
黎越术原本是一名新越党员,1929 年晋升为党员,并担任长氏铁路工厂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书记。在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大会(1930 年 2 月 3 日)召开后,荣省由乐茂 饰 秘书黎越术是荣市省委委员。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工人、农民和士兵第一次在战斗中携手并进。”
1930年5月1日,黎越策、黎茅和黎端淑指挥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示威游行。阮利同志和黄仲智同志被委派直接指挥参加示威的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我国历史上,工农兵在战斗中第一次携手并进”。在发生为开展革命活动而假装溺水事件后,黎越策受河静省委委派,负责组织河静省的这场运动。1930年12月,他被选为中央省委委员。正当阮凤色、黎茅同志在香港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时,黎越术同志与黎团素(边水省委书记)、阮福等同志一起回到省委办公室,指导义安、河静两省的运动,以维护苏维埃胜利成果并打击敌人的新阴谋和诡计。
自1931年4月以来,地区党委领导干部相继牺牲、被敌俘。面对敌人残酷的恐怖和阴谋诡计,例如举黄旗、发放投降证、成立民族委员会、道德组织等,地区党委书记黎越术同志千方百计地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护党组织、革命组织和团体。
敌人悬赏重赏,捉拿黎越术和阮利。由于阮风色同志被捕(1931年5月3日),黎矛被枪杀,与中央的联络被切断,黎越术便忙于巩固中部区委。1931年6月底,中部区委召开扩大会议,增选潘太益、黎春道、阮春清三名委员。这样,加上黎越术、阮跃、阮利、梅敬四名原委员,中部区委共有七名委员,负责指导两省的运动。然而,到了1931年12月,潘太益、阮春清、阮利、阮跃四位同志相继被捕。 1932年初,中部区委被揭发,最后一任中部区委书记黎越术同志落入敌人手中。
黎越术同志在荣市监狱遭受敌人长期酷刑后,于1932年3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