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不明的货:“说了半天”还是“很惨”!
近期,义安省有关部门连续发现并查处多起来历不明商品、假冒商品、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但形势依然复杂难测。
许多复杂的技巧
除了非法运输违禁物品外,义安省的走私和贸易欺诈现象也十分复杂,手段和花招也十分狡猾。

近日,2024年4月底,市场管理第11组配合经济安全局,省公安局对演州县一家企业的黄金交易店进行检查,发现该店正在销售两条带有假冒痕迹的CHANEL品牌金色金属手镯,价值近2500万越南盾。
此前,2024年3月28日,在义安省清章县清章镇2A区Trung Van超市,市场管理部门发现了一批带有假冒吉列品牌标志的剃须刀。吉列是越南的注册商标。
2024年1月23日,乂安省警察局发现居住在胡志明市第12郡新政协坊的张文柳(Truong Van Liu)运输来源不明的货物;没收了2,200个电子烟管,2,400件化妆品和61个N2O笑气罐,价值约17亿越南盾。

在打击走私、贸易欺诈、假冒商品和违禁商品方面,当局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有的利用虚假销售发票使走私商品合法化;有的利用假发票、多次轮换发票;有的利用铅封的牵引车和半挂车运输非法货物,有的加固车辆的车厢和暗墙以隐藏违禁商品。
受试者利用电子商务活动开展业务,例如在 Facebook 上销售商品和组织直播。

市场管理11队队长陈德俊表示:“目前,一些企业在高速公路上运输假冒伪劣商品,市场管理人员无权拦截这些车辆。因此,必须找到解决方案,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在高速公路上流通。”
记者此时调查发现,我省确实存在不少来历不明、假冒伪劣商品在售。在演州镇一家专卖电器的超市,我们看到一些煎锅、水泵等商品没有标签,也没有防伪标识。当我们询问销售人员是否需要购买电饭煲但需要开具发票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这里不能开具这类商品的发票。”

我们去了位于演州乡的另一家日用百货超市,看到很多店铺卖糖果、鱼露、香肠、果冻等,但大部分商品都没有标价。

荣市的二手手机市场相当火爆,在荣市光忠街一家专门销售二手手机的店里,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店里的手机大多是二手的,主要从香港、新加坡进口,价格也比较合理。
例如,iPhone 15 Pro Max 256GB 目前售价近 3000 万越南盾,但如果在手办店购买,每台仅售 2700 万越南盾。新款 iPhone 14 Pro Max 256GB 售价超过 2500 万越南盾,手办店售价仅为 2100-2200 万越南盾,“二手” iPhone 11 Pro Max 售价为 1100 万越南盾。该店老板表示:“购买手办产品的用户按照苹果规定无法享受保修,只能在我们店保修。”

在琼琉县琼琉镇,有许多商店出售口红、粉饼、香水、粉底、防晒霜等化妆品,主要是来历不明的手提商品。
加强管理
近期,全省各职能部门、单位加大对走私、贸易欺诈和假冒商品的巡查打击力度。
南坎国际口岸海关分局局长杨功利表示:“南坎国际口岸(奇山)存在毒品非法运输的潜在风险。海关分局定期与奇山县警察局、南坎国际口岸边防站、南坎国际口岸海关以及省警察局环境经济警察局等地方机构协作,在口岸地区和边境线上进行巡逻、检查和管控,预防、侦查和逮捕走私、违禁物品和毒品犯罪嫌疑人。
今年前6个月,该部门处理了29起行政违法行为,收回预算资金2.67亿越南盾。

演州县经济基础设施局局长杜玉龙表示:“该县每年都会成立一个跨部门小组,组织开展高峰检查,严厉打击走私、贸易欺诈和假冒商品。检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在售商品存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产地不明,甚至还存在销售过期商品的情况。”
在查处工作中,还存在着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设备和手段不足等困难。
据义安省第389指导委员会报告,2024年前6个月,各部门、职能力量对4233起案件进行检查和行政处罚;起诉896起/1163起刑事案件。罚款总额达1150亿越南盾。

据了解,目前,义安省从偏远地区到市区的街边小摊和杂货店等多个市场普遍存在假冒商品、劣质商品和来历不明的商品。
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打击走私和贸易诈骗的工作仍停留在形式化、普及化阶段。种植基地建设、市场信息掌握和深度预测等工作还比较薄弱。假冒伪劣商品、来路不明商品在电商平台、社交网站上被广泛销售。
乂安省市场管理厅副厅长阮鸿峰表示,为有效开展打击走私和贸易欺诈的工作,市场管理厅已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公安、边防、海关、市场管理、林业、工贸、卫生等职能部门与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规定,提高打击走私和假冒商品的有效性。

注重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组织个体工商户、商业机构、企业签订在辖区内不生产、不经营、不协助走私、不销售、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承诺书。
加强属地管理,掌握市场动态,摸清各地各类走私、禁假、售假贩卖者的手段和伎俩。确定重点打击对象,制定打击预案,积极组织力量,采取专业措施,严密巡查、监测、处置。

对于电子商务业务活动,尤其是通过Facebook、Zalo等社交网络进行的销售活动,有必要在运营方面部署同步解决方案。确定利用电子商务在该地区进行假冒伪劣商品交易的主体的具体地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密切配合企业和行业协会打击假冒、仿冒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