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Quy Don - 才华横溢的老师批评了应试的学习方式

杨谭 DNUM_CAZBBZCABI 08:52

黎贵惇三次考试都取得最高分,他批评应试学习的方式,提倡“为实践而学习”。

黎贵惇,本名黎登芳,1726年出生于太平省山南镇甸河县甸河村(现为兴河县独立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曾任司法大臣的黎富秋(后改为黎忠秋)大夫的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身兼数职的医生之女。

黎贵惇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记忆力超群,是越南著名的神童。当时人们常说“天下无难事,皆可问黎贵惇”。人们常称他为“时代的智慧”,是越南封建时期的一位伟大学者。

前三名考试

1739年,黎贵惇随父前往首都升龙求学。17岁时,在黎显宗的麾下,他参加了香科科举考试,并以状元(嘉阮)的成绩通过。越南历史教师黎贵惇的试卷四次考试全部获得“优秀”,受到主考官的高度赞扬。公布名单当天,士兵的第一句话就从长长的扩音器里清晰地传出来:“单身汉——一等奖获得者——孙南——黎贵惇——18岁。”

黎贵惇虽然在乡试中名列前茅,却多次在会试中落榜。他居家教书著书。直到1752年,27岁的黎贵惇才再次参加会试,并最终以状元身份通过。在科举考试中,他还通过了邦仁会试。邦仁会试是三科状元中第二名的称号,仅次于长原会试,高于谭和会试。然而,这次会试未能考中长原会试,因此他第三次获得状元。

黎贵惇画像。图片:国家历史博物馆

黎贵惇中举后,立即受命为官,在黎桢王朝担任过许多重要职位,如氏守、翰林学士、全嗣国术、翰林学士、尚书院学士、嗣业国术、裴松之等。据越南全书1783年,他被任命为公共工程部长。

黎贵惇身为朝廷重臣,游历广泛,见闻广博,对一切事物都了如指掌。他曾出使清朝,并受到朝鲜使臣的尊敬和称赞。

“时代的智慧”

黎贵惇以撰写多部越南历史、地理和文化研究著作而闻名。在历史和地理方面,他有大越通洙(其他名称是黎朝历史),共30卷,记录了黎朝从黎太祖到黎宫黄一百多年的历史。

黎贵惇的其他一些著名著作如下:边防杂记(6卷)记录了18世纪以来党仲的社会状况;《万历百科全书》(9卷)是封建时期最庞大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大量关于哲学、科学、文学的知识,按以下顺序排列:宇宙学、地理学、规则、政权、文学、语言、写作、自然产品、社会......

此外,他还著有《经》、《故事》、《古籍研究》、《诗经》等多部著作。本书序言中小知识(记录所听到的事情)黎贵惇承认,他在履行公务、走遍各地期间,“走到哪里都留心研究,把所见所闻都记下来,加上一些简短的评论,交给一个侍童放在包里”。

“工作用笔做笔记添加简短评论但他说那只是对儒生的谦称,没有侍童,没有书包能装下他写的东西。因为那是一个庞大的藏书,多达40部,数百卷,涵盖了哲学、法律、历史、地理、农业、社会学、民族学、天文、词典学等领域……”,该书作者越南历史教师写。

这位出色的老师批评了应考的学习方式。

黎贵惇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我国18世纪教师中的杰出人物。据越南历史教师他曾开办学校,许多学生都通过了考试。在宫廷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他一直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教师,参与教学并为学生评说文学。他组织会试和定试,负责为国家培养和招募人才。

与许多当代大师不同,黎贵惇也是一位教科书编纂者和教育理论家。他看到了基于背诵章节和诗句的教育方法的局限性,这种教育方法服务于考试,旨在将人们培养成官僚,培养缺乏人格的人。

小知识他写道:“学问使明论消失,求恩之风盛行。位高权重的人,很少保持廉洁谦卑,在朝不听劝告。遇到问题,胆怯疏忽;遇到危险,卖国自救;即使那些号称名士的人,也都安于接受不义的恩惠和荣誉。”

也是在这部作品中,他分享道,他意识到花时间去打磨和润色诗歌和散文的每句每句话来互相赞美是多么的无用和轻浮。在这部作品中云平台语言他批评当时的儒家学者只懂得死记硬背抽象的经典,而轻视甚至不懂得其他学科,同时又恳切地提出改革:“教科书必须教授六艺,包括文学和武器。”

关于学风,黎贵惇主张学习要抓住要点,要有理有据,不依赖书本,学以致用。佛经翻译他写道“书无止境,言无止境……要懂得书上言外之意”,“读书一尺,不如行一寸”。

对于父母,黎贵惇劝告“要教子有志”(不一定非要把考试作为谋生的唯一途径),“要想孩子成才,就要教他们知畏、知耻、知苦”。

在政局混乱、国家动荡的背景下,黎贵惇身患重病。他请求返回母亲故乡河南维进郡求医,但最终未能挽救生命。他于1784年中旬去世,享年58岁。

作者 Van Tan 在书中写道越南知识分子的过去和现在“黎贵惇是越南封建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读书,也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如今,黎贵惇的名字被用在全国各地许多街道、大学、幼儿园等学校的名字上。

据vnexpress.net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Le Quy Don - 才华横溢的老师批评了应试的学习方式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