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登上烈士——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玉山公社(Do Luong)的典型
黎邓上同志热心宣传工作,在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直接对敌斗争的积极因素。
黎当上同志,乂安省英山县杜良县白玉乡福安村(现杜良县玉山乡)人。旧白玉乡,即现玉山乡,位于杜良县西门,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乡镇。
自从法国殖民者入侵并强加统治我国以来,玉山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继承先辈传统,积极投身反抗法国殖民者的起义。特别是在越南共产党诞生后,一代又一代的玉山人民团结一心,携手“从泥土中爬起来”,为创建红色义静——1930-1931年革命运动的顶峰——做出了贡献。黎邓上烈士是玉山家乡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光辉典范之一。
黎当常同志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母是黎当常先生和黎氏绍女士。黎当常先生虽然只是一个日夜操劳的农民,为养家糊口,但他非常爱国,思想进步。据黎当常先生说,黎氏绍女士攒钱让黎当常同志和他的兄弟们在村里的学校上学。黎当常同志也因此很快接触到了爱国主义文学。
1930年3月底,在乂安省委代表的领导下,安山临时党委成立,陈友同志任书记。安山党委成立后,立即派党员深入各公社、村开展宣传工作,发展党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白玉公社党支部成立,名为白筹党支部,高进德同志任书记。
白筹党支部虽然成立不久,但党员们认真贯彻上级指示,迅速开展宣传工作,发展党的基层和爱国群众组织。此时,黎邓上同志加入红色农民协会,成为支部宣传工作的积极分子。
黎当上同志博学多识,受其兄、红色农民协会负责人黎当雄同志的委托,为农民协会会员朗读并讲授进步文章。他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评论书籍和报刊,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参与。此外,他和农民协会会员还定期参加“Tuong节”(俗称Tro)。Tuong节通过歌颂爱国爱乡精神的戏剧,进一步增强了每个安福子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仇视外敌的思想。
黎邓上同志不仅热心于宣传工作,在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而且积极参与直接对敌斗争。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参加了护国派与暴君派的斗争,反对苛捐杂税,为人民开垦冲积土地。
特别是在1930年9月,安山县委主张组织大规模斗争,迫使敌人落实安山县长于1930年6月签收的群众要求。1930年9月8日清晨,安福镇锣鼓喧天,木鱼声阵阵。遵照党支部的指挥,黎邓上同志和群众齐步走向集结地,加入白玉公社的示威游行。
当白玉将军的抗议队伍经过会馆桥时,敌军在桥上投下炸弹,造成两人死亡,多人受伤。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局面,党支部命令抗议队伍暂时撤退,以减少人员伤亡,保存实力。
1931年初,由于连年旱灾,安福县各地饥荒频发。面对民众被迫深入森林挖木薯和薯块生存的困境,黎邓上同志与党员和红色农民协会成员一起,发起了一场动员地主借米救济饥民的运动。面对不配合的地主,同志们组织群众闯入米仓,分发给饥民。由于这项及时有效的救济行动,群众对党支部和群众组织的信任得到了增强。
1931年9月,黎当常同志凭借其对地方革命运动的热情和贡献,被吸收进白筹党支部。黎当常同志从红色农民协会的成员,被组织认可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员,准备在镰刀锤子红旗的号召下,为祖国的解放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1931年9月15日,黎登常同志和白策党支部组织带领100余人前往福安村村长潘辉秋家,营救被敌人俘虏的两名优秀干部。随后,在黎登常同志和党支部的领导下,白玉乡人民与永江、新丹两乡人民配合,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游行。面对示威队伍的强大力量,县长潘子坎派出士兵进行镇压。
人民群众的坚强斗争使敌人惊恐万分。法国殖民者和傀儡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加紧恐怖和逮捕政策。在安山区,特别是在白玉乡,他们多次镇压和逮捕党员和优秀分子。在这次搜捕中,黎当上同志和其他77名同志落入敌人手中。他被敌人抓获并押往安灵派出所。在这里,敌人使用各种残酷的酷刑手段,试图逼迫他们交代白玉乡党组织的情况。然而,这些手段都无法动摇坚定的共产党员黎当上同志的意志。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将黎当上同志押往富田监狱,后又押往荣市监狱。
荣市监狱位于荣市古城地区,占地19,500平方米,从万丹运动和芹王运动到1945年八月革命,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和革命战士都被关押在这里。敌人使用贿赂、酷刑等明目张胆、阴险狡诈的手段,以获取有关党的基层组织活动的情报。
尽管遭受了各种酷刑,黎当常同志仍然摇头拒绝认罪。每当他询问而得不到满意答复时,敌人就疯狂地用鞭子、黄貂鱼鞭抽打他的身体,企图摧毁共产党员黎当常的意志。
凭借着黎当常同志的品质和意志,荣市监狱的囚犯们在漆黑的监狱里站了起来,准备进行新的斗争。在荣市监狱共产党支部[1]的领导下,黎当常同志和他的政治犯朋友们通过开设政治学习班、举行抗议、绝食、创作戏剧、爱国诗歌和文学作品等形式,为将监狱改造成革命学校、粉碎敌人一切招募和反革命阴谋做出了贡献。
黎当常同志因其积极活动而被敌人视为危险分子,并经常受到“特殊照顾”。在被敌人囚禁和折磨了五个月后,他牺牲了。黎当常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战斗意志,极大地鼓舞了荣市监狱政治犯的战斗精神。
为表彰黎邓上同志对革命运动的贡献,1962年10月8日,政府总理范文同根据第288/QD-TTga号决定代表政府向黎邓上同志追授祖国功绩证书。2013年10月22日,黎邓上同志被乂安省委根据第4705-QD/TU号决定追授革命老兵称号。

特别的是,黎当上烈士的夫人也是一位资深革命干部。黄氏贤同志出生于1902年,与黎当上同志同乡。黄氏贤同志[2]追随丈夫的脚步,在1930年至1931年期间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她的家也曾是党内干部的藏身之地。
黎当常同志在荣市监狱牺牲后,黄氏贤同志也在安灵车站被敌人逮捕。在监狱里待了三个月,却得不到任何消息,敌人只好将她释放。
黄氏贤同志出狱后,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继续积极参与群众组织工作。1945年八月革命后直至1956年,她一直担任公社妇女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黄氏贤同志是一位随时准备献身革命事业的女党员,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女性,独自抚养了黎当阳[3]和黎氏隐两个孩子。
鉴于黄氏显同志的贡献,1964年8月31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向黄氏显同志的家人颁发国家功绩奖状。1983年4月14日,宜静省委颁发第18/QD/TU号决定,承认黄氏显同志为长期活跃党员(1945年8月前)。2022年8月,国家追授黄氏显同志三级独立勋章。

黎邓上烈士出生在家乡杜良县玉山,在家乡孕育了革命,他很快便吸收了进步思想,成为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典型党员。黎邓上烈士不仅是当地革命运动的先锋,更是在帝国主义监狱中展现忠诚精神的光辉典范。
-----
笔记:
[1] 荣市监狱共产党支部成立于1930年6月,黄仲智同志任书记。
[2]入党时间不详。
[3] 黎当阳同志出生于1924年,被认定为起义前干部。
参考:
- 《1930年至1963年杜良县委史》,乂安出版社,2005年;
- 玉山公社党委和人民的历史(1930-2005),弘德出版社,2015年;
- Le Dang Thuong同志的家人提供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