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义安高地竹藤编织技艺走向世界

杜安 March 11, 2025 13:08

在迪姆村(昆强县周溪乡)村民的高脚屋下,传来一阵阵编织的喧闹声。这种一度似乎已经消失的传统竹藤编织技艺,如今正在强势复兴,不仅在越南国内,甚至远销德国、法国、日本等地。

bna_-4.jpg
迪姆村(位于昆强县周溪乡)坐落在雄伟森林的深处,宛如一幅广袤自然画卷上宁静的一笔。这里居住着泰族和丹莱族人,他们与森林以及竹藤编织技艺有着深厚的渊源。照片:德英
bna_-17.jpg
自古以来,迪姆村的村民就利用竹子、藤条和芦苇等材料制作篮子、托盘等日常用品,不仅满足家庭所需,也用于交换和交易。然而,有时产品滞销,许多人不得不放弃手艺,另谋生路。照片中:合作社成员聚集制作藤竹制品的吊脚楼。摄影:德英
bna_-13.jpg
2016年,村里一位孝顺的女儿郎氏花女士与近20位村民及当地政府合作,成立了迪姆村竹藤合作社。这对于恢复和发展村民的编织技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今,合作社拥有约20名成员,专门生产竹托盘、竹椅、竹篮、竹盘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照片:德英
bna_-12.jpg
在吊脚楼里,郎氏花女士和工艺村的成员们仍在抓紧时间赶工,力求按时完成产品,以便运往法国。照片:德英
bna_-11.jpg
她一边工作一边回忆道:“以前,村里人人都会织布,材料也唾手可得,只要翻过山就能找到。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一代对这门手艺失去了兴趣。”目前,在这个手工艺村里,只会织布的人只有大约20个,而且大多是老年人。照片:Duc Anh
bna_-5.jpg
然而,人们对竹藤编织工艺的传承信念从未动摇。“保护这项工艺不仅是为了保住生计,更是为了保护迪姆村的文化认同和灵魂。我相信,在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迪姆竹藤编织工艺必将蓬勃发展,并将传统价值传播到世界各地。”花女士激动地分享道。照片:德英
bna_-6.jpg
然而,竹藤编织技艺的保护和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手工艺品制作耗时费力,但经济价值并不高,迫使许多熟练工匠转行。此外,产品产量不稳定,难以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竞争。照片:Duc Anh
bna_-10.jpg
为守护手工艺村的生存,迪姆村竹藤合作社负责人花女士已将她的产品带到从乂安省到河内、岘港和胡志明市的各大贸易展。照片:德英
bna_-7.jpg
每年,除了国内市场,迪姆村还向国外出口数百种产品。用竹子、藤条和芦苇制成的桌椅和水果托盘深受顾客欢迎,为村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照片:德英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义安高地竹藤编织技艺走向世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