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守住老本行
(Baonghean)—— 义禄县义泰乡泰花村拥有悠久的传统织造技艺,以其精美耐用的织品而闻名。历经风雨,村民们依然传承着这项技艺,以此传承祖先留下的宝贵价值。
十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太和村,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从事织布行业近60年的段友平先生家。小院中央,他和妻子正忙着各自的活儿。有的劈竹子,有的织布,看到客人来了,他便停下脚步,热情地迎接。
![]() |
Thai Hoa 村庄的人们拥有传统的编织职业。 |
据平先生介绍,太和村的织布工艺无人知晓起源,只知道它代代相传。平先生7岁时就开始织布。在他的记忆中,大约20年前,塑料、铝和不锈钢等器具还不发达的时候,太和村的织布工艺就已经非常发达。家家户户都织布。每天中午,大家聚集在村口,一边织布,一边愉快地聊天,偶尔还会组织织布比赛、唱歌比赛……
太和村的编织制品不仅款式多样,而且以耐用美观而闻名。主要产品有篮子、托盘、簸箕、席子和盆子……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每逢收获季节,产品往往供不应求。来自各地的顾客纷纷前来订购各种产品,例如:篮子、沥水桶、盆子、储米席、簸箕、筛子……农业生产与手工艺编织的结合以及商品交换,为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稳定与和平。
编织品的原材料主要有竹子、芦苇、竹子和藤条。太和的竹子和藤条并不丰富,因此通常从贵州山区进口。竹子和藤条经过干燥后,劈成小段,均匀地削成细丝,然后进行编织。
根据产品不同,编织工艺也截然不同。对于不需要高超技艺和精细度的毛坯产品,一个两口之家每天可以编织17到20件。每件售价仅为1.7万到2万越南盾。对于需要高耐用性和美观度的产品,则需要细致的技艺和特殊的秘诀。编织完成后,会将产品放入炉中熏制,直至变成均匀的黄色。熏制的主要材料是潮湿腐烂的稻草。
平先生补充道,这是太和人制作篮子、托盘等产品色泽鲜艳持久的秘诀,其他地方则需要刷清漆。对于需要精细工艺的产品,每个家庭每天只能制作2-3件,具体取决于每个人的技艺水平。这些产品的售价在15万至30万越南盾/件之间。
![]() |
义禄县义泰乡 Thai Hoa 村生产的柳条制品在省内外所有市场上都有销售。 |
太和村的编织产品经常被全国各地的商人收购,在省内和省外的市场都有销售,如荣市、嘎市、山市、杜良市等。虽然这只是淡季的副业,但也为太和村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平均每月有300-400万越南盾的收入。
如今,手工竹编制品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瓦楞铁皮、不锈钢等材质的便捷产品。泰华编织工艺正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仅剩近十户家庭仍在使用,主要以60岁以上的男女为主。然而,怀着对这门手艺的热情和热爱,这里的人们仍然每天勤勉地、孜孜不倦地编织,为每一件产品“注入生命”,为祖先传承的传统工艺“传承薪火”。
王云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