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工资:为什么越想减,反而越加?
多位专家认为,工资核算未能达到精简要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精简工资、调整干部公务员队伍结构的39号决议已经实施两年多了,但实施一年多来,全国工资总额却增加了1.1万多人,这意味着精简工资的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精简工资单尚未满足要求
2002年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成立时,设有16个联络点和4个司,但没有综合司。到2013年,该部机构升级,包括18个联络点、4个综合司和5个司。然而,4个综合司内的联络点数量从2011年的34个增加到2016年的40个。
![]() |
插图照片。 |
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精简人员的第39号决议,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迄今已精简人员468人,其中公务员2人,公务员466人。同时,部分单位岗位确定项目未按规定实施,未进行精简。
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人事组织局局长谢廷诗表示:“从现在到2021年,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裁减情况不符合要求。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已批准精简单位工资的项目,裁减2个单位,增设1个单位。同时,实际上,目前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岗位确定项目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岗位确定项目的认识和力度还不够。”
第39号决议明确规定,各机关、组织、党、国家机关、政治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制定七年内(2015年至2021年)精简工资计划,并每年报主管机关批准实施。
具体而言,必须确定2021年各部委、部门、分支机构、社会政治组织、各省和直辖市工资总额的精简比例至少为10%。然而,根据最新数据,2015年及上半年,全国范围内需要精简的人数为28230人。根据内政部的评估,这一数字与政治局决议确定的到2021年每年精简1.5%至2%工资的目标(相当于每年约3.5万至4万人)相比,显然太少了。
同时,精简工资主要针对提前退休人员(占比86.25%),并未重点按照岗位项目重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队伍。
内政部专家丁维和博士评论说:精简人员进展缓慢是因为评估官员的标准不贴近实际,特别是如何评估公务员以表明谁“连续两年没有按照规定完成任务”非常困难。
结论是,评估并非基于实际成果。在评估公务员和公职人员时,他们的工作成果如何?内政部和其他部委评估的是各部委组织改革的成果。根据2015年的评估结果,总分最高为12.5分,全国对19个部委的评估总分为11.89分,达95.12%。因此,分数很高,说明机构非常完善。但社会仍然认为机构繁琐。——丁维和先生说道。
“提炼”机器的品质
目前,22个部委和部门中已有20个向内政部提交了文件,要求评估增加人员的提案。只有两个部委要求精简人员,分别是工贸部和内政部,其中工贸部要求将综合司缩减为司。同时,在63个省市中,有11个地方不仅没有精简机构,而且人员数量比内政部分配的公务员人数还多出7951人,这些地方主要分布在胡志明市、岘港市、海阳省、广宁省、清化省、平顺省、平阳省……
国会财政预算委员会委员黎青云认为,国家机构日益臃肿、臃肿的根本原因是输入环节,即干部、公务员和公务员的录用容易,而输出环节却存在诸多障碍。
![]() |
黎青云先生。 |
同时,公务员素质很难量化,曾经有数据说“30%的公务员早上打伞上班,晚上打伞回家”,这样的公务员素质,很难出台贴近实际的政策。
黎青云强调:“政治局第39号决议和政府第108号令关于精简机构,其改变的不是质量,而是数量。高层人员减少,导致底层人员膨胀。机构人员减少,主要是由于退休、部门调动和工作调动。这并非真正的净化。评估干部素质,将不合格人员从机构中剔除,才是真正的净化。精简10%是‘提炼’机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减少数量。”
秉持这一观点,内政部长黎永新强调:精简工资编制必须与合理调整公务员队伍相结合。然而,目前大多数机关单位机械性地削减10%的工资编制,却没有重视调整公务员队伍。
“我们要重新规划结构,改变机构设置,调整公务员队伍,提高素质。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重组公务员队伍和组织结构,我们就无法精简工资。按照公务员队伍结构划分职位是最重要的问题。”黎永新部长明确表示。
因此,中央政治局关于精简中央和地方各部委、部门人员工资的39号决议实施两年来,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据多位专家评估,人员精简工作未能达到要求,原因有很多。但首要原因是人员评估机制仍然薄弱,难以找到未完成任务的公务员,将其列入精简人员名单;同时,干部、公务员和公务员的录用过于宽松。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 |
---|